新华社太原10月8日电(记者 樊欣阳)圆圆的月饼,长久以来一直是团圆的象征。如今,年轻人的创意为其注入了新活力,让月饼在选择、吃法上有了新的表达。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的大二学生李鹏宇家是做山西传统红糖月饼的,每到中秋,街坊邻居都会来他们家帮忙。看着家里成套的模具和机器,今年李鹏宇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万物皆可月饼”成了他的美食宣言。“我打算把甜品、面包等做成月饼的形状给家里人试试。”李鹏宇说。
作为一名“零零后”的甜品店店主,张洁的店每年都会接到很多定制月饼礼盒的需求,她说:“我发现很多客人定制的月饼礼盒都会寄到全国各地去,所以我希望我们店里的月饼可以让人有记忆点,特别是能有独特的山西口味。”因此,她特意把山西代表性特产之一的沙棘融入了月饼。尽管手工剥离沙棘果辛苦,但张洁觉得,如果能用一块小小的月饼唤起山西人关于家乡的记忆,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年轻人较多的互联网大厂,月饼礼盒也有了更多的“可玩性”。例如,腾讯今年推出的AI智能月饼礼盒,通过扫码互动,可以秒解中秋知识库、探索全球赏月胜地、生成灯谜祝福。这类高颜值、强功能、高情感附加值的包装让月饼更加栩栩如生,从简单的“美食”变成了极具仪式感的“中秋盲盒”,打开月饼礼盒,年轻人消费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审美体验和生活方式。
月饼种类不断创新,但月饼寄托出的“团圆”文化始终延续。当年轻人提起过节,消费场景变得多元,突破了原有的家庭圈层,融入了更广阔的社交图景。“节假日经常会和同学朋友们一起出去玩,买月饼、搞团建,这样也很有意思。”李鹏宇说。
大四学生李敏介绍,他们同学之间会相互开玩笑,比如在网上买好月饼模具,把汉堡塞进去,里面再加入一些其它口味,让单纯的“吃月饼”变得更加有趣,“很多不喜欢吃月饼的同学看到我们这么玩之后也想尝试。”李敏说。
年轻人正在用他们的创意玩转传统节日,或许是同学之间用“汉堡月饼”开个玩笑,也或许是购买一个有创意的月饼礼盒边吃边玩……总之,在年轻人的重新演绎下,月饼变得更加多元和富有层次,既可以是团圆的象征,也可以是创意与分享的快乐载体。尊重传统,但不断寻找新的变化和乐趣,这就是年轻人关于月饼的N种玩法。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