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初,职工文学发端。1979年,《人民文学》发表天津重型机器一厂工人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小说中,乔光朴厂长作为典型人物,被寄予时代与人民的热切期望。那一时期,以《乔厂长上任记》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塑造了改革者形象。
两年前,天津市总工会联合天津市作家协会、中国工人出版社,启动了天津职工作家培育工程。一批由职工创作的文学作品以生动鲜活有张力的表达,再次引发社会广泛思考与共鸣。
起源地吹响重振号角
近年来,网络文学兴起,优秀作品频出。尽管其中不乏现实题材作品,但网络文学中仙侠、科幻、宫斗、穿越等题材仍占据较大比重。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原主席蒋子龙认为,现在的文学作品以及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不少属于穿越玄幻、古装宫斗等题材类型,而反映现代生活的题材多集中在办公室恋情等方面,工业题材的文学作品寥寥无几。
意识到当下文学创作存在的问题,天津启动职工作家培育工程,面向天津市职工征集5万字以上中长篇小说,利用座谈会、推进会、读书分享活动等,吸引广大文学爱好者积极参与,并从大量职工作品中选出10部中长篇小说。天津市总工会邀请作家、评论家对入选作家悉心指导。相关作品在原有基础上拓展完善,经过精心打磨,最终出版。
这些作品出版一年来在社会层面引发积极反响。在蒋子龙看来,职工的视野里有真东西、生活中有真体验、情怀中有真良心、笔尖上有真表达,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胡编乱造。
现实题材作品传递情感温度
“天热,没有一丝风,知了在树上烦躁地叫着,每个工人的头上都有一把大遮阳伞,几十把遮阳伞几乎把场地都遮住了,院子里到处是机器转动的嗡嗡声……”这是梁秀章此次出版的小说《青铜雕像》中的一段。
梁秀章这部作品反映了其所生活的静海区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态之变,小说主人公李清泉综合了当地多位拆废小企业家的真实经历。“为了将循环产业中的拆解链条写清楚,我到厂里和工人聊天。”在他看来,文学作品不关注现实,就没了生机。
从事工会工作10余年的闫强,创作了小说《“姐夫”驾到》,讲述了工会干部林海的成长故事。工会职工大病救助政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等素材,都被他融入小说。
宣扬一夜暴富、推崇奢侈消费……近年来,类似不良思潮出现,对奋斗、诚信、朴素、勤劳等主流社会价值形成冲击,亟待用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凝聚社会共识。在小说《车间主任》中,作者于俊杰以车间主任视角将民营企业的创业艰辛与贡献娓娓道来;在《“姐夫”驾到》中,读者能够感受到基层工会组织的活力与凝聚力。
培育新人,做强职工文学阵地
“我们希望通过这项工程发现和培养一支扎根天津、面向全国的新时代职工作家队伍,推出一批讴歌新时代、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文学作品,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天津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杨春武说。
天津市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桂元介绍,天津是文学重镇,先后涌现出孙犁、梁斌、袁静、王林、杨润身、蒋子龙、冯骥才、刘航鹰等一大批作家。天津市工人业余文学创作研究社于1956年成立,方纪、孙犁、梁斌等文学前辈倾力扶持工人作家。
职工文学未来要天地宽广,关键在于培育新生力量。当前,天津市作协和天津市总工会联合启动了“读者文学沙龙”“职工周末课堂”等活动,利用职工周末工余时间,邀请知名作家开设专题讲座,不断发现和培育优秀职工文学创作新人。
时下,天津市作协副主席张楚与刑侦题材中篇小说《坚不可摧》的作者穆继文在“结对子”。“我们交流很频繁,有了专业作家指导,我的小说在结构布局、情节构思、语言运用等方面更加成熟。”穆继文说。
中国工人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董宽表示,目前已经启动新时代中国工业文学(职工文学)高质量攀登计划出版资助项目,支持和鼓励全国职工作家创作出版更多反映工业题材、工人题材的精品力作。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