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如何实现活态传承?传统文化何以焕发青春气息?在泉州也许可以找到答案。绿树环红墙,青苔绕旧瓦,老街深巷里绵延着柔软的南音,这里是网友口中“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商船往来穿梭,港口联通世界,这里有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第一大港”;“半城烟火半城仙”,一天之内可以看尽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多元建筑,这里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关于泉州,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解锁方式”。这里是世遗之城、奋斗之城、国潮之城、烟火之城,多元文化在这里激荡共生,人们爱它的厚重感,也爱它的松弛感,爱它的“烟火气”,也爱它的“小清新”。无论是听一段南音品一口茶,还是城市漫游打卡22处遗产点,说到底,是文化的千姿百态,是传承的活态和年轻态,让大家对泉州“常游常新”。 

  融入日常、如盐如水,文化传承无处不在又不留痕迹,才是最好的“活态传承”。在泉州,传统文化是流动的“视觉盛宴”,无论是古城深巷的一桥一塔,淳朴的民间信仰,还是街头艺术氛围,都带着“天然去雕饰”的美感。少了一些刻意,多了一分松弛,让市民与游客在生活中“触摸”文化和历史,传统文化才能拥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文化传承应有底蕴和新韵,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在“守”与“破”“新”与“旧”之间找寻文化传承的平衡点。泉州用“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的方式,尽力保留历史的影子和市井的气息,约300条古街巷和669幢传统历史建筑里,讲述着古城生活的青春故事。这里既有一眼望千年的“凌空双塔”,有承载千年历史脉络的洛阳桥,也有满载青春气息的觅鲤文创园、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既有南音和茶香,也有民谣和咖啡,远去的历史、深厚的传统和青年的审美情趣互相成就,让一砖一瓦处处皆景、生生不息。 

  传与承,是一场人与人的接力,没有青春力量,没有青年接班人,再好的传统文化,都将成为“断了线”的风筝、“掉了棒”的接力。泉州的可贵就在于,你能在这里看到青春接力。在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提线木偶戏演出“一票难求”,台上表演的是年轻演员,台下坐着的也多是年轻家长和儿童,走出戏院,人们依然在讨论和回味。传统文化“活”下去“潮”起来的关键在青年,青年心向往之,便是传承的希望所在。非遗传承既有青春市场,也有后起之秀,这才是文化传承的不竭动力。 

  当我们讨论文化传承的时候,我们讨论的是当代人对昨日技艺、明日去向的态度,也是中华文明如何薪火相承、人类文明新形态如何走向更广阔天地的过程,青年人从由衷地认可、自发地传播、自觉地传承到日用而不知,便是文化传承最大的自信和底气来源。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经济网

  “绿色经济网”是以绿色经济大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服务于不同领域群体。绿色经济网为绿色新政、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品牌、各行各业的绿色人物服务。为了绿色经济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