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市的文学艺术创作,可以分三个时期。建国前是空白期,建国后到一九五八年是零散期,散在民间的两三个(能进行艺术创作而不是照猫画虎)书法爱好者,即行政职员徐文化和私营印刷厂老板赵洪经等;私营照像馆李景山老板是难得的一个中国画画家,很有名气。

  这一时期,能搞文学创作的,一个也没有。

  虎林市文学艺术起色期是转业官兵到来后,不仅其自家文艺门类繁多,花繁叶茂,还耳濡目染了地方爱好者。几年后,地方上有了应对年节演出的生涩的曲艺涉笔人;书法国画爱好者也多了,文化馆里还破天荒地有了曲谱创作;传统格律诗在文化馆油印材料上也偶尔可见。

  蔚为壮观的是转业官兵文学艺术队伍。他们的自由诗,格律诗,绘画,板画,舞蹈编创,相声快板演出,戏剧演出等,很见功力;其歌曲创作影响面极广,东北民歌风味的《北大荒好地方》唱遍城乡,连农村老太太老头都能哼两句,尤其受村屯校园师生欢迎(这种不翼而飞的现象,连李杜也得自愧不如,他们的作品只在爱好诗词的文人和艺伎中传播,街道村屯无声无响)

  但是,这一时期,本地,作为文创园地的报纸或刊物,始终没有正式出现(农垦系统有自己的报刊)

  虎林本地第一张比较正规的文学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出现,由文化馆创办。当时馆内“创评组”组长赵惠生,(我是组员),年初上报全年工作计划时,我俩核计,应当有一张文学报,以团结、培养文学创作爱好者。计划得到事业心很强的馆长王清明的大力支持,叫拿出一个全年费用计划,计划得到批准,四开版,铅印,季刊。王馆长亲自为小报命名——《小白桦》(应该说,这个名称内涵厚重,既富地域特色,又含人才成长的期望值)

  《小白桦》问世后,吸引力强烈。得到老作家王吉厚、刘涛、杨野的精神和作品支持;本县、农林二十多新老作者投稿。

  有一个好事的作者,说:“我到街上试试,看有没有人看咱的小报”,结果十份报纸瞬间售罄。

  虎林四中教研组负责人潘淑香老师,特意请我去她们的文学班讲课,向学生介绍说:“这就是《小白桦》主编”

  受到《小白桦》激励帮扶,作品走上外地报刊的有粮食系统的青年才俊牛成仁,进修学校的栗老师,太和的赵爱玲,高中生徐高,语文教师刘玲,农场作者欧继连等。后来成功发表长篇小说的牛成仁,起步初期的短篇,受过《小白桦》编辑部的滋养激励。

  八五六的年轻作者欧继连,第一篇习作,从标点符号开始,就在《小白桦》编辑部磨合,由此成为小说里手,在《北大荒》文艺期刊上连发短篇,成了该刊的小说创作主力。

  从《小白桦》入手文学创作的农村青年李明生,散文习作在《小白桦》艳惊读者,馆长特意聘他作馆内创评员。

  不经意的两封信,使《小白桦》编辑部受宠若惊。一个是虎林一中语文教师刘玲,她在《青春》杂志上发表了一个短篇小说,兴趣盎然地又写了两篇,却屡遭退稿,灰心丧气,找到《小白桦》编辑部诉苦。编辑部找来几个作者为她切磋,从题材,到情节,从人物到细节,一一权衡。反复多次,再寄出去,顺利发表。后来她调往大连工作,来信无奈地说,新习作屡屡碰壁,听不到《小白桦》诸位的衷恳意见,竟然丧失了创作劲头。

  再一个就是欧继连,他后来在《北大荒》编辑部改小说,老是过不了关,来信说:“好像他们怎么说,也说不到点上,你们一说,就说到点上了……”

  《小白桦》催成的文学力量,在虎林大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虎林第二个比较正规(有正式主办单位,铅印,图文并茂)的文艺报,就是《虎林艺苑》,诞生在本世纪初。《虎林艺苑》是综合性文艺园地,发表小说散文杂文,文艺评论,书画剪纸篆刻手编,还有摄影,藏书票,曲艺歌曲漫画,还有校园作文及才艺作品栏目。

  这张报聚拢了域内三十多位作者,使虎林文学艺术创作爱好者形成了可观的阵容,使他们的作品展示在公众面前。作者队伍之众,艺术品种之多,艺术水准之高(相比以前),是虎林有史以来见所未见的。

  第一个值得赞叹的是,《虎林艺苑》使埋没在民间,此前显象空缺的艺术品种——篆刻、剪纸、藏书票,漫画、手编、少儿创作,以见诸报端的显象形式,跻身广庭大众。

  第二个值得赞叹的是,发现并推出新人。例如自由诗作者王丽等;国画人张福瑞等,剪纸人王勇、于吉兰、珍宝岛药业的一位男青年;手编人于吉兰及魏女士,作曲人吕建军、赵忠君、邹本发等。这些人的艺术特长,第一次从《虎林艺苑》走向公众。

  后来,吕、赵、邹的曲谱作品,在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的黑龙江音协原创歌曲大赛获到了二、三等奖。

  第三个值得赞叹的是,虎林短篇小说走向成熟。短篇小说是文学轻骑兵,虎林短篇小说作者,有还是没有,谁也不知道。《虎林艺苑》告诉大家:有,而且水平不低,完全可以和外地正式期刊的小说媲美。

  注:

  牛成仁和于海的短篇小说,令人惊艳,题材新奇,情节感人,细节真实,出手不凡。还有一个田丰介绍来的保险公司小伙子,他的小小说起步不低。

  于海的短篇人情味厚重,细节运用天衣无缝,意味沁人肺腑。

  着手短小说的牛成仁,生活底蕴丰厚,在《小白桦》砥砺后,终于在《北方文学》成功登陆,并受到编辑部推崇,在《老年报》上发文赞评。

  总之,改革开放后,虎林的文学艺术人才和创作实力,难能可贵地在《虎林艺苑》上展现出来,或走出去,令人欣慰。

  这功绩,首先要记到当时的文体局长刘甲明名下。汶川地震前,他就跟我说,能不能把虎林的创作队伍组织起来,我说没有个园地怕是很难。他说,我想想办法。

  终于,他找到机会,弄来了钱,文体局自然就成了这份报的主办人。

  操盘手——刘甲明。

  两份报,我都是自始至终的经手人,从作者通联,到征稿,到修订,到编排,到出刊。

  往事历历,感慨万千。

2024年冬至完稿

  注:肯定有人生疑,既然你说牛成仁、于海的短篇小说,可以和外地刊物的小说媲美,为什么他们没在外地刊物上发表?原因是:于海此前出过长篇小说,短篇创作,是在《虎林艺苑》邀约下第一次,成色亮眼。牛成仁曾初学短篇,参加工作后中辍十多年,在《虎林艺苑》敦促下恢复,竟出手不凡。《虎林艺苑》发表他的短篇后,不久,《北方文学》就发了他的作品。此后,他创作了长篇,并正式发表,受到好评,被北京一家电视制作公司看中,敦促改成电视连续剧脚本。这两个人创作,与《虎林艺苑》有润禾与河渡关系。特此备注。

  作者简介

刘悦春老师

  黑龙江虎林市乡土文化人。

  在全国十五个省市,四十三种报刊,七种文集,发表作品一百五十余篇(首)。

  收集整理民间文学十七万字(已交送市非遗文化编辑组)。

  探访记实乡土民俗,地方史实,乡语衍变,文物遗迹,特殊人物,成文三十余篇,赠送地方文化和档案部门留存。

  筹建大型群众文学艺术创作组织三个(乌苏里文艺社、诗词联学会、原创歌曲沙龙)。

  文学作品在国家、省市级赛事获(一二三等)奖十九项。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经济网

  “绿色经济网”是以绿色经济大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服务于不同领域群体。绿色经济网为绿色新政、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品牌、各行各业的绿色人物服务。为了绿色经济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