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尽各种办法,抢了一个礼拜都没抢到票。”最近打算带孩子来北京旅游的外地游客刘女士每天都定闹表、“拼手速”,然而依旧抢不到热门博物馆的票。不忍心孩子失望,刘女士坦言,“实在不行就只能找‘黄牛’了。”

  眼下,伴随暑期大幕开启,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观众到博物馆参观和学习也进入了高峰期与集中期,很多热门博物馆又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这让不少家长头疼不已。

  就在几天前,国家文物局专门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提升开放服务水平。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科学评估场馆承载能力,结合实际实施预约参观机制,禁止搞“一刀切”。

  《通知》指出,各地博物馆要实事求是开展参观预约工作,能够确保安全并具备错峰、分流条件的场馆,原则上可以取消预约限制;对确需预约的场馆,应发布预约规则、参观须知等,并精简预约内容,简化预约流程,同时保留人工窗口、电话预约等服务渠道,保障不同群体参观权益。要做好馆内秩序管理,科学规划参观路线,加强引流、分流,优化参观体验环境。各地文物部门要加强社会讲解和研学服务的规范和引导,支持建立所在地区准入管理和监管机制,推动有序健康发展。

  据了解,为响应国家文物局通知要求,满足暑期游客参观需求,部分博物馆目前已取消了预约限制。比如,深圳博物馆在 2025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金田路馆(历史民俗)、同心路馆(古代艺术)延时开放,游客通过安检即可入馆参观,无需预约。太原市博物馆也于 2025年7月1日至8月31日实行免预约参观,并在周末延长开放时间。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来自国家文物局的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较上一年增加213家,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率91.46%;2024年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51万余场,接待观众14.9亿人次。据《2023年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全球主要景点游客报告》,2023年全球前20大博物馆游客游览总量为9976.3万,同比增长65.9%。游客数量排名前20的博物馆中国占7个。

  博物馆热度上升,热门博物馆客流量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预约难成了“老大难”问题。在一些地方,免费的博物馆门票,被黄牛炒成了高价。同时,参观体验感下降,场馆运营压力增大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大量游客涌入,使博物馆场馆承载压力剧增,高峰期客流量和人员密集度超饱和,存在拥堵等安全隐患,设施设备因超负荷运转易出现故障,如电梯停运、卫生间排污管堵塞、展厅护栏损坏等。此外,部分博物馆存在展览同质化现象。

  为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此次《通知》还提出了多方面的具体要求:

  ——坚决筑牢安全防线。对实施延时开放、夜间开放的博物馆,要加大保障和支持力度,确保安全开放。各地博物馆要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充分利用周一闭馆日等,定期开展各类设施设备检修和隐患排查,加强应急演练,做好雨季汛期的日常巡查与突发情况应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落实藏品管理制度,加强重点区域、重要展品的监测和防护,确保文物安全。要加强陈列展览、教育活动、文创开发等意识形态审核把关,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增强优质文化供给。各地博物馆要主动策划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具有教育意义的精品展览和活动,丰富公众暑期文化生活。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省级大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联展、巡展、借展等方式推动一批精品展览到中小博物馆展出,为公众提供更多选择。要大力发展云展览、云直播、云教育等,拓展传播形式,打造群众身边的博物馆。

  ——加强监督和指导。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要严格履行属地责任,强化工作统筹,加强业务指导和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序。要会同公安、文化旅游等部门持续开展打击“黄牛”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公众基本文化权益。各地博物馆要建立完善观众意见收集、处理、反馈机制,对预约参观、讲解服务等问题,拿出务实举措、立行立改,主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国家文物局将加大监督指导,对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或严重侵害公众权益的,严肃追责、问责。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经济网

  “绿色经济网”是以绿色经济大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服务于不同领域群体。绿色经济网为绿色新政、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品牌、各行各业的绿色人物服务。为了绿色经济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