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薄西山,暮鸦唱晚,回首路境,我的业余生涯,总是与文艺纠结攀缠。除了笔耕纸种,就是辗转文事,精思默察后,自以为没有愧对生我养我的黑土地。在别人眼里,也许是自不量力。

  我的业余文艺兴趣,铺陈两块,这里,且谈一块——发现,扶嫩,助荣。

  发现激励虎林文学艺术新人,是我业余文艺生涯的一部分。

  有功力的,没有融入文艺群体的,我也出手相助。

  作品可取的,向上级相关刊物推荐。

  初学者文笔切磋,我在单位或家里接待;还下农村,去农场,登门促膝。

  边乡远镇或农林系统,来我家求教的,我管吃管住。

  民间剪纸,手编,布艺,篆刻,版画,这些没人关注的民间艺术,我上门探访,有功力的,让他们参展,发言,推上电视,使他们的艺术,成为虎林的显象。

  家境困难,遭遇不测的,我出钱出物相助。

  一 切磋辅导

  袁东方

  我第一个正式辅导的诗歌习作者,迎春商店小青年袁东方。他说慕名而来,到迎春中学拜我为师。由此开始了诗作交往。夜里太晚了,常常住在我家。我调回虎林县城,他常持稿乘火车到我家切磋,在我这吃住。

  终于,他在青年诗刊上发了几首小诗。

  他另一特长是文艺组联,把迎春、东方红镇、农场、林业局,迎南机械厂的文艺创作爱好者组织起来,抱团取暖,成为乌苏里文艺社迎春分社前身。

  因为商店进货,被歹徒劫款击晕,调查中停发工资,到我家诉苦,无钱买烟,我给了他二百。

  他是一个出色的文艺活动家。

  王迎春

  忠义村一个经常见报的新闻通讯员,迷上写诗,经常来文化馆或我家商讨他的习作,我对他的辅导时间很长,主要是引导他观察生活,发现素材,告诉他垃圾箱里捡宝贝。在他村里,我让他说说某一家的境况,特殊人特在哪里。告诉他工夫在诗外,文艺的眼力重在发现。

  李明生

  忠厚勤恳,学而不厌。是个观察生活很细仔的人,文笔萦绕生活气息,出色的农村通讯员,迷上散文,起手不凡,略加点拨,便心领神会。我发表了他写老家夜色情境的短文,文化馆长很是欣赏,后来决定聘他作文化馆创评员,不知为什么他谢绝了。

  年迈迷写格律,铺陈对偶,颇具才气,自行结集赠友,我为之序赞。

  牛成仁

  年少气盛,才气十足,文笔起步很高,偏爱小说,虚心求教,能切确领会修改意见,辅导他不用太费力。终于在《北方文学》发表了第一个短篇。

  我对他用心之处在力促其重新拾笔。成家立业后,成了一个粮库的副手,很是敬业,放弃了写作。若干年后,我想起他来,辗转找到他的电话,他很坚决地说不写了,我语气严厉地责他必写。

  他实在有写小说的天赋,我早就发现,他(思维)擅于结构大故事。虽然自信,但不固执己见,能采纳合理意见。重拾笔墨,出手不凡,中篇见刊,长篇出版。他的成功,除了天资,最大的优势是擅长观察,敏于发现。

  欧继联

  八五六农场一个不到二十的小孩,到文化馆找我,拿出他写的短篇小说,在学生作文本上。文革逐流小学,标点文字自然踉跄。来一次县城不容易,就在我家过夜,可以多磨合几天。

  我很愿意辅导他,灵气足,天生写短篇的材料。一篇成后,在《北大荒》文学旗开得胜。编辑部发现了人才,调他去改稿,改来改去,伤心而归,对我说:

  “刘老师,他们说的我一样听不懂,不像你,一说我就明白。”

  腾罗锅

  忠义村写长篇的中年农民。腰椎高度残疾。磨合他的长篇,三年多,有时去他家,给他稿纸,猪肉,或带几件旧衣服,他生活无来源。有结构长篇故事的头脑,但人物性格缺乏棱角。

  给他代养的小姪女资助了三次学费,外加作业本和笔。

  李铮静

  阿北新禄村中年汉子,拿了一部长篇草稿找到我家。题材可取,故事结构也可以,但悬念不足,曲折不够,流于平淡。

  一个冬天,《牡丹江》文学编辑张建平老师来组小说,我向他推荐李铮静,领他去新禄村,下汽车还得走雪地两个小时。后来两年,他和我往返修改多次。我给他稿纸,几件旧衣服。再后来他进城开作坊,杳无音信了。

  张清文

  县机要室机要员,二十出头。拿着处女作——两首小诗,找我征求意见。认为我分析得很在理,遂常来常往,大有长进,不久,在南方一个诗歌报上发了两首小诗。转过年,返回老家鸡东去了。

  刘玲

  中学语文教师,在《青春》杂志发了一个短篇小说。第二篇四处投递,均未命中。无奈中到文化馆求我看看,我提出意见,还找来几个人一起切磋。她灵气大悟,反复修改,投稿《海燕》,一举中的。

二 助推彰显

  我关切的第二类人物,是文学或艺术方面的成手,不涉及辅导。我的关切是助推融入或彰显。

  杨野(转业官兵)——酷爱短篇创作。哈市《天鹅》杂志编辑孙立志和《中国文化报》驻哈记者站记者任永衡(诗人),到虎林采风并组稿,孙问有没有短篇小说,我向他推荐了杨野。杨的短篇均欠点儿火候,改后也不入法眼。

  我对孙编辑说开开恩,帮他提高提高,老官兵,兢兢业业写小说,太不容易了。孙说:“这样吧,你捉笔带刀,发表了就是编辑改的。”我还是和杨一起,磨合了两天,让他自己动笔加减乘除,如此,发表了一篇。激励总是暴发助推力,杨的小说技艺大有长进,陆续在别的刊物上发了几篇小小说。

  林晓峰——集邮行家。勤于学习,衷情藏书,知识面广博。改革开放初,他的学识不为人知。我请他在业余作者培训班专题介绍新知识,新理念,大受欢迎。此后的文艺活动,我常叫他主题发言,或前导主持。他在虎林文艺界名气日增,独挡一面。

  朔星(庆丰教师)——农场系统有名气的诗人、画家。我每个年关的文友招待饭都少不了他,每次的文艺研讨,聚会,展示,娱乐,都让他介绍自己的创作成果,在我办的小报上大量发表他的诗、画,特别是他创作的外界广为看好的传统藏书票,他工于钢笔扇面素描,出了专集,鹤立鸡群,还出了诗集。他因而成为虎林文艺圈佼佼者。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多幅钢笔扇面素描,被虎林宣传部编印的虎林形象文册,选做插图,并有所收益。

  张福瑞(八五六)——下海成功者。有了钱,独辟了个人画楼,用于作画和挂展,在虎林乃至黑龙江,都决无仅有。他攻国画工笔,工力在中国画界,也属凤凰登枝,但其名不扬,虎林文艺界几乎无人知晓。为了促他融入文艺圈,彰显他的才艺,我做了三件事。一是携友为他搞了隆重的作品研讨会,请鸡密虎在内的文艺人和电视记者与会,影响面很大。二是请记者观摩他的画楼,电视展示。三是大型文艺活动,尽量按排在他的画楼,黑龙江文艺边疆行赴虎林分队的书画家一行,有人建议安排在进修学校礼堂,我主张在福瑞画楼。结果搞得非常成功。省艺界赞美他的画楼领异标新,知名度外溢。后来有外地书法家专程前来和他交流。

  王灿毅——八五六版画制作人。我和陈同朝专程拜访,在我办的小报上发表他的作品。到虎林参观福瑞画楼,我买单设饭。我看重他的版画,在虎林凤毛麟角。

  姜福强——虎林青年书法家,靠书法艺技立业吃饭的人。初识,他正莅难,和鸡西一个朋友合搞装修,把妈妈的本钱都投入了,结果朋友卷钱跑路,无奈只好单打独干——开书法培训班,苦于生源少。我登门看了他的字,不俗。于是找来市书法协会主席、副主席,看他的字,很欣赏,说入协会富富有余。我建议把他也列为书协副主席,通过了。(我心里是为他招学员亮名气)在我编的小报上连登他学员的习作,相应的大活动还让他学员现场走笔。生源渐旺,以此立业。

  郑智臣——农民画家。珍宝岛之战,我在独木河国防桥梁工地上,认识了他。三十多年后,在虎林街上,遇到他,求我找个会画画的,求教。快七十了,无意中在天津学了国画。我把他介绍给张福瑞。他画花卉,有模有样。我每搞活动,都展挂他的画,介绍他这个人;朋友聚会,也介绍他的画和人。令我赞叹的是年龄加选择,庄稼人——近七十——学国画,种粮种菜之余,别人串门,闲聊,喝酒,麻将,他闷头画画。虎林新时代的新农民。令人钦敬。

  项春山、王海成——前者写自由诗,后者工格律。项是迎春八五四教师,几次来我家聊诗,在我这睡,在这吃。

  王海成格律底蕴厚,小报发了他的诗,融入文艺圈。我请他为诗词爱好者讲座。为他的格律集写了序。

  刘宏录、仝守社——我助力二人融入文艺圈,在我办的小报上发表他俩的作品。刘宏录是进城打工人,写格律,初进城时难处多,我常叫他到家就餐。

  仝守社干个体,在央广少儿节目发过诗。记者白杨把他介绍给我,有人建议他当“诗词联学会”主席,我同意了。他表现不俗,奋力搞了汶川地震大型诗词演出募捐会,大获成功,获捐万余,获国家诗词协会奖赠五个国家级会员资格。

  张显勇、刘延军——摄影人。这两个共同特点是,凭摄影立足社会,拼出生路。是改革开放后虎林文艺界珍稀现象。

  改开初,在文化馆结识了帅气的二十左右的张显勇,一次又一次拿来他的黑白照让我挑毛病,我大加鼓励;对他试图搞摄影小说的构想,予以肯定。后来彩色摄影,专攻蒸汽机车,每成片,连夜赶到我家,征求意见,征求片名。我对他的蒸汽车头系列,大加赞赏,指出具有历史档案意义。果然,国家级一个摄影期刊连幅发表了他的已告别铁轨的蒸汽机车雄伟形像。他因此被北京一个大型刊物聘文记者,又荣升编辑部主任。回虎探亲,我找来文艺友人,请他报告闯江湖的成功感悟,我买单专门为他设宴。

  刘延军进城,风华正茂,手持相机,坎坷奔波,谋求生活。我一直对凭文才谋生计者钦敬有加。初始,难度大,我借给他两千,隔三差五,请他到家就餐。个人努力,渐强渐壮。

  邹立金——牙医,长于自由诗。我知道他写诗,已晚在三秋。他的生活积累很厚,少年时就能讲一大堆民间故事,这是写作的人难能可贵的文化积淀。专攻爱情诗,抱守专题,虎林文坛此前没有。我常常去看他的新作,催促继续。积掖成裘,结集成册,我为他拙笔作序。一本清新温雅的小夜曲。

  王勇、刘慧君——剪纸艺人。王勇,爱好摄影,退休后,专攻剪纸,工力独到,窝居剪室,不为人知。我留意着他,邓小平诞辰百年纪念活动,我请他负责舞台设计和饰壁挂展。其中就挂展了他的剪纸,上了电视。

  刘慧君(女教师)有人向我提供,说她擅长剪纸,我和几个文友专程去她家(农村)拜访。果然刀工出神入化。窝居乡下,不为人知。遂之,我们搞大型文艺活动,必请她去展示,履上电视。

  王勇、刘慧君(还有于吉兰)的剪纸,频现电视,使虎林散在民间的剪纸艺术,聚成显象。

  焉润堂——阿炳的信徒。初师于虎林,后师名家闵慧芬。我从艺术角度结识了他,惊讶于残指操琴,为人慷慨诚挚。人所不知的是他不仅爱好艺术,还是个爱国英雄,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他勇敢机智,伤惨了两只手指,还勇于出头,向入侵者不断抗议,被沈阳军区领导赞为英雄。

  闵慧芬欣赏他,亲授弓弦技艺。

  作为音乐痴迷者,勇斗敌寇,令人肃然起敬。我写了两篇文章,宏扬他的为人,为艺,为国。

  于吉兰、卢圣英——手工艺人。于工剪纸,绳编;卢工布艺,作品都很出色,隐于民间。我知道后,多次登门拜访,大型活动请她俩去展示,很受鼓午。于吉兰后来剪了《清明上河图》被妇联组织选送省里展出。

  虎林剪纸不仅成为显象,还出类拔萃了。

  丁雕刻,马篆刻——仝守社妻子向我介绍这两个人,不知名字,不知电话。我用了很长时间,探听到地址,遂登门,一个在一中,一个开小店。一中的姓丁,刻画小葫芦,精致清新。请他参加活动,展示他的刻品,虎林艺术品种因他而显象雕刻。

  开小店的姓马——工篆刻,刀工不凡,作品很多,我展出过他的作品,还在小报上刊登,反响很好。虎林制印人又多了一个,而且品相相当精致。

  刘建民、李玉兰——一个工格律,一个写散文。我有意介绍虎林文人和刘建民(八五八水稻专业)结识,他诗词工力强,在虎林文艺圈里足以光灿。果然,他宽容大度,富有感召力,很快形成人气,拉起队伍。

  有人向我说新来个写散文的,并把一个文集给我看,写得不错。又一次有人和我说,想见见写散文的李玉兰。我又买了饭局,请来李玉兰,结识文友,文艺圈需要人气。后来我见她口才不错,请她作了几次主持人,效果很好。

  种种人与事,说起来一言难尽,听起来无趣无味,就次打住。

2025 春

  作者简介

刘悦春老师

  黑龙江省虎林市乡土作者。发表过小说、童话、诗歌、散文、文艺论文、格律诗、歌词。诗歌获过全国民间文艺“颐和园杯”一等奖,相声和歌词获过黑龙江文联赛事创作二等奖。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经济网

  “绿色经济网”是以绿色经济大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服务于不同领域群体。绿色经济网为绿色新政、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品牌、各行各业的绿色人物服务。为了绿色经济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