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餐关乎全国2亿多在校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万千家庭的切身利益。一份学生餐看似只有几元钱,牟利空间有限,但由于就餐人数多、频次高,贪腐数额不可小觑。这一领域的贪腐案件易发,参与人员多、潜伏期长等特征,容易滋生窝案。

  “黑手”伸向学生饭碗

  学校食堂资金集中度较高,是腐败高发地。2024年年底,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各级监察机关依法查处贪占学生餐费、插手招标采购、收受回扣等问题3.8万件,处分2.3万人。数据触目惊心,既彰显反腐力度,也为校园餐领域腐败敲响警钟。

  从官方近年通报的校园餐贪腐案来看,被查处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管理、经营管理、物资采购等方面,手段主要包括违规套取、截留挤占及挪用、违规招采、形式验收、虚假结算等。

  以物资采购环节为例,食材招投标决策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个别公职人员想方设法暗箱操作,贪腐手段多样。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第二中学校原校长赵孟锁,将其弟指定为食堂食材供应商,并安排前同事亢某负责食堂管理。3人通过虚列食材采购量、截留学生缴纳餐费、重复报账,3年内套取资金达420万元,约占购买食材总费用的40%。办案人员表示,这种“亲属供货+熟人管理”的利益输送模式在校园餐涉腐案件中较为普遍。

  部分学校校长、书记甚至地方党委、政府部门“一把手”,违规插手学校餐饮服务项目,在食堂项目建设、配餐企业遴选、大宗食材采购等环节,不履行公开招标流程,甚至违规设置排他性条款,直接指定供应商,为个人或亲朋好友谋取不正当利益。据了解,西部某省自去年开展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来,在立案查处的违法案件中涉及校长、书记的占比超三分之一。

  “一把手”违规决策,已成为校园餐反腐治理的一大风险点。广西平果市前后两任市委书记均收受某老板好处费,让其承揽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食材配送供应项目长达12年,长期损害当地学生利益。湖南省隆回县两任县委书记收受贿赂,放任不良商家将劣质米掺进学生营养餐。

  部分党员干部长期在食堂领域搞权钱交易和利益输送,上下勾结、内外联合,容易形成塌方式腐败。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纪委监委在复盘田家镇太安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何某营养餐留置案中循线深挖,发现东兴区膳食改善计划学校中,有33所学校的中标人为同一供应商。办案人员顺藤摸瓜,锁定该供应商向其他学校部分校长行贿的证据。

  “留置一名食堂供应商,挖出多名校长。”有办案人员表示,一些学校形成“校长吃肉、主任喝汤、采购员舔碗”的利益链条,“查处一案,带出一串”的情况并不鲜见。

  监督失守导致腐败频发

  校园餐腐败案为何频发?受访业内人士表示,防止食堂内外监督失守,是校园餐反腐治理的一大难题。

  一方面,学校内部对校园餐的监管较为宽松软。部分教师慑于学校领导权威不敢发声,一些学校又缺乏专业、专职财务人员,财务账目设置不规范、不统一。在膳食经费管理使用方面,一些学校未能做到专款专用,存在食堂账务管理不规范、挤占挪用膳食经费、虚列名目套取资金等问题。

  另一方面,食堂贪腐方式多、隐蔽性强,外部管理涉及教育、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容易出现监管空白或重叠等问题。

  此前,审计署曾对13省159县在2021年至2023年8月期间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开展审计。结果显示,部分补助资金管理使用较为混乱,其中66个县挪用19.51亿元营养餐资金用于偿还地方债务、基层“三保”等支出;41个县和1533所学校等利用压低供餐标准、虚构采购业务等手段,变相截留挤占资金2.7亿元;5个县的教育部门与中标供应商合谋,通过供应商分红、捐赠等方式,套取资金4216.02万元,用于发放福利等。

  让学生吃上放心餐

  2024年4月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全国部署开展中小学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校园餐反腐治理进入新阶段。国家监察委员会会同教育部等单位,制定校园餐管理监督指导意见,推动完善膳食经费管理等制度。经过整治,各地学校食堂保障条件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如何进一步筑牢校园餐安全防线、根除校园餐腐败?基层干部建议,加强源头治理,紧盯关键环节、关键少数,逐步消除寻租空间。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提出,加强对学校后勤领域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通过制度管住领导干部的手,压缩腐败空间,同时对学校关键领域视情实施提级监管、专项巡查。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建议,打通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相关信息数据通道,推动审计、财会协同监督;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认真落实膳食监督家委会、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和校园餐费用随机审查制度,打破学校内部运转的监督僵局。

  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并重,是保持中小学食堂长效稳定运行的核心原则。专家建议,强化校园餐经费保障,落实食堂标准化建设、维修改造、食材抽检等方面的经费保障,严禁将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和学生伙食费用于非校园餐支出。

  打造“阳光食堂”,离不开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的技术赋能。一些地方正在探索建立中小学食品安全监控系统、电子食品安全台账,推动资金管理透明化、规范化。如四川省教育厅建立“四川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可实时汇聚全省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视频信号。贵阳市教育局搭建“校园餐资金监管平台”,“先就餐、后结算”,245所学校实现餐费线上线下同步监管。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经济网

  “绿色经济网”是以绿色经济大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服务于不同领域群体。绿色经济网为绿色新政、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品牌、各行各业的绿色人物服务。为了绿色经济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