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8月2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如今,一些社交平台上出现标注“相亲鉴定师”的直播间。这些主播以“婚恋军师”自居,通过分析条件评估用户的“婚恋竞争力”,受到不少网友追捧。在某社交平台搜索“相亲鉴定师”,会看到类似场景:主播连麦粉丝后,把对方的年龄、职业、收入、家庭背景等信息一一列出,再用一套“爱情公式”分析“优势”“短板”,对相亲对象简介进行评头论足。
从报道来看,“相亲鉴定师”既“鉴定”粉丝本人,分析其优劣势,又“鉴定”粉丝的相亲对象。“对方自述的条件能相信吗”“这个男人能嫁吗”等提问频频在直播间出现,这不仅折射出一些年轻人在自我认知上的迷茫,也体现出一些年轻人在心理上对恋爱越发警惕,害怕“踩坑”或“踩雷”。
“相亲鉴定师”踩中了当代年轻人的婚恋痛点,这一群体走红网络,是青年群体婚恋焦虑与短视频流量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鉴定师”们纷纷宣称“打破滤镜”“撕下伪装”,加上刑侦破案般的“缜密推理”,又戳中了不少“吃瓜群众”的爽点,有网友直呼“像看爽剧”“比综艺有意思”。
客观而言,有的“鉴定师”具有比较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阅人经验,可给适龄青年提供指导,帮助其拓宽婚恋信息渠道。但据媒体调查,不少“相亲鉴定师”为博取眼球、赚取流量而“语不惊人死不休”,过度解读相亲对象,动辄给人贴上“渣男”“渣女”的标签,甚至“全员皆可疑”,在不断拆台中彰显自己的高明。
如此“相亲鉴定”,可能会加剧青年群体对相亲的倦怠、对婚恋的焦虑,甚至导致一些年轻人形成错误的婚恋观念,将潜在婚恋对象物化、标签化。其实,不少“相亲鉴定师”的最终目的是接广告、带货、接收费咨询。据报道,某平台某位主播的咨询费是5万元包年。正如网友所说:“单身的你还在拼命脱单,教你脱单的人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相亲的“考察点”很多,年龄、职业、收入等或许可鉴定,但性格、人品等更重要的因素需要通过现实接触才能感知。年轻人需清醒认识到,幸福从来没有标准公式,婚恋也不该被条框绑架,对所谓“鉴定师”不能过于依赖。与其费尽心思筛选条件,不如在真诚的相处中加深了解、作出判断。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