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规则,才能长久翱翔于天际。
当无人机注册数量与飞行时间“齐飞”,当低空经济的产业实景日渐清晰,当宁静的低空因各色飞行器的到来变得逐渐喧嚣,一系列更迫切的问题随之而来。低空“公路”的“红绿灯”该如何开启?低空飞行的“交通规则”该如何制定?什么样的“空中客车”才适合在低空通行?解答这些问题的关键,离不开“标准”二字。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低空经济在空域管理、飞行规则、飞行器适航标准,通信导航监测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尚缺乏统一明确的技术标准和管理细则。
产业欲发展,标准需先行。低空经济具有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使用主体多元、辐射范围广等特点。统一标准,不仅可以为操作人员提供明确的工作指引、规范飞行器性能标准,减少安全隐患,还能避免产业链中的企业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以集中精力攻克关键共性技术。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打开天空之城的大门,不管是空中的“路”,还是路上的“车”,都亟待一场标准再造。比如,不同大小、构型的低空航空器,需要制定新的适航认证标准;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标准、技术和操作要求也需要明晰;低空数字空域、低空飞行服务系统、有人机与无人机融合飞行监管等领域,也亟待尽快明确统一的技术标准,防止空中交通堵塞,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标准引领,产业才能有的放矢地发展。应围绕重点场景开展应用技术标准验证,在实践中探索适合市场化推广的标准,构建贯穿低空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验证、运行支持等全生命周期的工业标准体系。
标准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石,更是产业腾飞的关键支撑。加快完善低空“新交规”,才能以标准引领创新、培育产业,让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