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挂号、引导就医、跑腿拿检查报告……

  近来,陪人看病的陪诊师成为一种新职业,在各大城市悄然“兴起”,他们扮演着“临时儿女”“临时家人”的角色。

  “陪诊师”的出现,为解决一些患者的就医难提供了解决方案。然而,由于目前陪诊服务并未进行统一规范,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关注。

  好消息是,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在上海首开,陪诊“正规军”来了!

  首批“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开班

  9月24日,上海开放大学与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首次联合开展“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公益性培训,来自上海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护理站及相关养老服务机构的约80位为老服务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培训主要赋能社区居家为老服务的人才队伍,同时,也“以良币驱逐劣币”,让某些“营销性”陪诊远离出门求诊的老人。

  今年4月,上海市民政局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了《上海市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区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安全、精神慰藉及其他个性化服务,帮助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实际困难。

  对此,上海部分街镇纷纷展开多种形式的探索,有的街道推出了包含助医服务的居家颐养计划,有的街道列出了居家养老服务菜单,将陪诊服务纳入可供选择的项目。

  然而,面对老人们的就医陪诊需求,专业人才队伍的短缺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杨浦区四平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张蓉蓉说:“辖区内独居老人近2000人,会有相应的社区志愿者进行关爱,每位志愿者每天需上门探访30到40位老人。部分老人确实有就医陪诊的需要,但志愿者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专业技能上都很难满足他们的陪诊需求。”

  培训哪些内容?

  新推出的“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内容包括养老服务基础知识和陪诊服务专业技能。

  核心课程内容为陪诊服务基本流程,包含诊前服务(接洽病人、预约服务、看诊准备工作)、诊中服务(等候就诊、就诊、检查、取药)、诊后服务(预约复诊、心理支持、康复指导)等。

  其他课程内容还有医疗机构及医师信息查询、各类预约挂号方式、一般疾病分科分类规则、就诊基本流程、各类特殊检查注意事项、医嘱执行、住院和转院办理、医保常识、老年人心理护理、陪诊服务沟通技巧,以及陪诊服务规范与法律责任。

  据悉,上海将分批开展“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今年计划培训500人左右,覆盖到全市各区,旨在培育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陪诊员队伍,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渐凸显的助医需求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撑。

  陪诊师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职业?

  服务半天收费300~800元

  陈语涵从事专业医学陪诊,建立了稳定的获客渠道,从一开始每周接待2-3个客户,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客户。

  关于服务收费标准,她说目前行业无标准,一般半天陪诊服务收费300~800元不等。

  “我服务过一位70多岁的乳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没有手术的机会。她很害怕,甚至开始思考遗产分配。家属找到我后,我一路陪同她就诊,先通过新辅助化疗,顺利将病灶缩小获得了手术机会,术后再辅助化疗加局部放疗,治疗效果很好。我在陪诊过程中给予她的不仅是陪伴、建议,还有一些心理的安抚。”

  陈语涵认为,一个好的陪诊员,需要有基本的医学知识,熟悉各大医院的环境和看病流程,耐心、细心,保护客人的隐私。

  当好患者的“跑腿员”

  在医院内提供路线指引,是陪诊师的主要工作之一。为了能让患者就医效率更高,“依带陪诊”的陪诊师上岗前都会去医院实地了解布局,熟记各科室、诊室的具体方位。

  在脑海中构建各个医院的地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常常穿梭在不同医院的陪诊师来说,甚至可以算是个体力活。

  “一楼外科门诊、二楼内科门诊、三楼全科、四楼专家门诊……”踏进湘雅医院门诊之前,谭婷再次将医院“地图”在心里过了一遍。

  “很多外地来长沙看病的患者对就诊流程不熟悉,比如什么病挂什么科室的号?提前多久预约?到了医院之后怎么迅速找到诊室?扫码、缴费、做检查和拿结果又该怎么操作?”谭婷说,“之前我开民宿时有客人急着回家,但是检查结果还没出,常常托我们帮忙取报告再寄给他们。”谭婷认为,陪诊师的市场还是不小的。

  及时纾解患者情绪

  今年58岁的张晋玮已经在南京当陪诊师1年了。

  上午10点多,陪诊师张晋玮和此前约定的蒋阿姨见面。蒋阿姨患有关节炎,此前已在医院做过检查,这次是来复查的。

  “阿姨,三楼看病的人比较多,您先在一楼这儿坐会儿,等到10点20分,我们再上去。”蒋阿姨预约的是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时间是10点30分。“您是22号,我已经帮您在这儿签过到了,先在这儿坐会儿,等着叫号就行。”在陪蒋阿姨候诊时,张晋玮指导记者陪她聊天,一方面了解病情,一方面要缓解情绪。他是东北人,语言中自带亲和力,与老人沟通起来几乎没有障碍。

  就诊时,蒋阿姨讲述上一次检查之后的病情变化,右膝有时候疼得走不了路,右肩有时候也会疼,烧菜颠勺都没力气。说着说着,她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了。此时,张晋玮立刻从背包里掏出纸巾递了过去。

  等到离开诊室,他搀着蒋阿姨边走边说:“张主任刚也说了,咱这个是老年人常见病,好多人都有的。”他接触过的陪诊对象以老年人居多,有的人甚至进诊室或者做检查前,双脚都在发抖,站都站不稳。这就需要发挥陪诊师的作用,要及时纾解陪诊对象的焦虑情绪。

  月入过万元并不轻松

  薪酬过万,时间自由,入行门槛低……在不少人眼里,陪诊师是“高薪热门职业”。

  然而,陪诊师并非大众所想的一样能轻松月入过万。

  据《陪诊师职业调查报告(2022)》显示,有陪诊从业经历的受访者中,以女性从业者为主,占比超五成,90后、95后成为陪诊主力,占比近七成。

  从不同地区来看,受访陪诊师来自其他省会/直辖市的比例较高,占36.04%,其次是来自北上广深,占24.77%。

  薪资上,87.58%的受访者表示陪诊月收入在1万元以下,其中月收入5001~8000元的占37.04%;仅11.11%表示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

  以上海为例,陪诊师岗位可选择公司不超30家,9成招聘起薪低于1万元。比如陪诊师小莉,每接一单大概在200元左右,每月大概能接20单,每月收入仅在4000元左右。

  除此之外,大部分陪诊师还有着工作时间长、客源不稳定、行业标准不统一、受到歧视等各种困扰。

  有市场更需有规范

  对于陪诊师,各方有不同的看法:

  患者家属

  上海市民奚小姐表示,这个新型职业,帮助她解决了大难题。种新事物也需要正确的引导方向和规章制度去约束。“比如收费标准纯粹靠双方讨价还价,我找的陪诊半天需支付200~500元。还有,如果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纠纷,我不知道去哪里维权。”

  院方

  上海某三甲专科医院的门诊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院方希望是家属陪同,有个值得信赖的监护人比较好。“就目前来说,陪诊还处在一个模糊地带,也可能扰乱医疗秩序。比如,陪诊是不是会变成医托?是不是会泄露患者隐私?大量陪诊员涌入医院开展商业行为,有可能打破公平就医的模式。”

  还有观点认为:

  陪诊师应与“黄牛”划清界限

  在人社部等部门于2020年7月发布的9个新职业中,“社群健康助理员”榜上有名,“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缴费、取药、办理住院手续等协助服务”是其职责之一,这就是陪诊师的主业。没有什么比纳入新职业目录更能体现一个行业的重要性。陪诊师这个新职业好是好,怕只怕路走远了,就忘记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换言之,就是怕异化、怕变味,比如有些陪诊师沦为新“黄牛”,为一己之私而误导甚至欺骗患者,最后坏了名声、毁了行业。

  由于陪诊师行业刚起步,行业规范尚未跟上,因此难免出现因入职门槛低而导致人员素质不够高、服务内容不规范、同业竞争不正当、消费维权不容易等现象。规范是一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陪诊师也不例外。制定陪诊行业准则和规范,明确职责范围、就业要求、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等,加强管理与有序引导,完善投诉受理及责任调处等追责机制,是新行业行稳致远的题中之义。

  给“陪诊师”配一把“规范钥匙”

  要让“陪诊师”这一新兴职业行稳致远,须配一把“规范钥匙”。相关职能部门应适时将“陪诊师”纳入新职业分类,完善“陪诊师”行业规范和标准,包括设置准入门槛、持证上岗、规范收费标准、建立备案登记制度等,并予以严格管理。只有让其有“规”可循、对“标”服务,才能避免无序发展,促进其有序、健康、良性发展。

  此外,“陪诊师”还需通过丰富医学素养、加强医疗知识学习,不断提升陪诊服务质量,做到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引导和帮助患者“精准诊疗”,从而让“陪诊师”成为“多赢”的诊疗服务新职业。

  (综合来源:上观新闻、新民晚报、央视新闻、现代快报、光明网、西海都市报、广州日报、湖南日报等)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经济网

  “绿色经济网”是以绿色经济大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服务于不同领域群体。绿色经济网为绿色新政、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品牌、各行各业的绿色人物服务。为了绿色经济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