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至18日是第十届全民营养周,各地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向居民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医院的营养门诊也迎来就诊高峰。

  营养治疗是现代医学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营养门诊在患者的营养干预中起着关键作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加强临床营养科室建设”“增加多学科诊疗模式,组建营养支持团队,开展营养治疗”。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纷纷开设营养门诊,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医院营养门诊运行情况如何?患者能得到什么样的治疗?记者进行了探访。

  为患者量身定制营养方案

  “宝宝体重长得慢,要增加母乳或奶粉喂养量,保持能量密度。”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营养门诊室内,冯慧抱着3个月大的儿子,认真倾听医嘱。给宝宝测完体重,主治医生潘长鹭给这名年轻妈妈制定了宝宝喂养方案。“宝宝体重偏轻,我原来很焦虑,现在终于知道原因了,回去一定按医生的方案调整喂养方式。”冯慧说。

  在位于门诊大楼二层的一间营养门诊诊室内,体重测量仪、人体成分分析仪、代谢车、握力器、各类饮食模型有序摆放,墙上贴着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青少年平衡膳食图表。“这些仪器都是我们营养门诊的标配,患儿就诊的时候就能检测,非常便捷。摆放的饮食模型几乎可以乱真,方便医生给患儿讲解健康饮食知识。”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闫洁说。

  “检查结果显示,您血钙含量低,补钙的同时,平时多晒太阳,手脚可以外露,注意保护好脸部。”患者李英填写膳食调查表时,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刘玲英细心叮嘱。膳食调查表评估结果显示,李英吃得也不够科学,刘玲英又给她开了医学营养膳食医嘱,进行医学营养治疗。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李英今年61岁,患有多年的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代谢性疾病。“我的病是长期饮食不健康导致。我在其他科室就诊的时候,医生说我的生活方式不对,推荐我到营养门诊看看。”李英说,营养门诊让她知道了如何改善膳食,更好控制自己的病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比例呈增长趋势。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导致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营养相关代谢性疾病高发,亟须专业指导和治疗。也正因此,居民对营养门诊的需求也在增加。”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研究员韩军花分析。

  2022年6月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先后公布3批临床营养科建设试点单位名单,今年3月,再次更新了这一名单,名单上的医院数量越来越多,试点方向逐步细化。经过几年发展,全国医院临床营养门诊越来越受到患者认可,一些医院还开通了互联网营养门诊。

  “这两年,营养门诊的增长量在医院居于前列,客观反映了患者需求的增加。”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介绍,2020年,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开通了互联网门诊,科室所有医生都上线了。2023年,医院营养门诊总量达6.1万余人次,其中互联网门诊量为1.6万余人次。

  特色门诊满足患者多元需求

  于康至今清晰记得厌食症患者小芳来院就诊时的情景,“当时她已经19岁,身高1.67米体重只有34公斤,看起来瘦骨嶙峋。”

  小芳的厌食症更多是心理因素导致。一开始同学说她的脸胖,她就开始减肥。即使很饿,她也不吃饭,怕自己变胖。长时间如此,逐渐没有了食欲。凡是劝她吃饭的人,她都认为是想让她变胖的“坏人”,包括她的家人。因此,虽然是营养科医生,于康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患者对于‘肥胖’‘肥肉’这些词都很敏感。”于康说,医生们绕开这些词,从她的角度考虑她减重的原因和需求。随后给她科普肌肉与营养的关系。医生要让她知道,身体补充营养不是为了变肥,而是为了提高免疫力,提高肌肉力量,从而变得更成熟、更漂亮。

  一段时间治疗后,小芳逐渐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开始增加饮食。其间,她还出现了贪食的情况,甚至出现了暴饮暴食。对此,医生又及时对她进行心理疏导,调整饮食量。经过长时间治疗,小芳的体重增加到40多公斤,最后超过50公斤,身体各项机能都恢复正常。

  很多人对临床营养科室不了解,觉得这一科室只能辅助治疗。于康说,实际上,临床营养科具有不可代替性。其他科室接诊的患者总会遇到营养方面的问题,医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营养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营养门诊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临床营养科同样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临床科室,其专业人员也和其他临床科室一样由医护技组成,不同的是在临床医学的基础上还需有营养专业背景。临床营养科以营养干预为手段,治疗和预防各类疾病,比如说,大众关注的体重管理、优生优育、增强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等问题,也是营养科的工作范畴。

  于康认为,医院营养科一定要走与临床相结合的道路,办出特色,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他介绍,1996年,北京协和医院在全国率先开设营养门诊。如今,临床营养科有12名医生、3名营养技师、7名静疗专科护士,已经涵盖几乎所有相关病种的营养管理。根据患者需求,开设了特色专科门诊,包括孕期营养门诊、癌症营养门诊、体重管理门诊等,服务不同人群。

  “通过参加夏令营,我知道了肥胖会导致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等疾病,养成了健康的饮食方式。”去年7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减重夏令营开营仪式上,连续两年参加夏令营的小沃在发言时说。一年来,小沃身高增长了10厘米,体重没有增加,身材发生了很大变化。

  闫洁介绍,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长期遵循“体医融合”的综合管理模式,已连续举办8届减重夏令营。夏令营以两周为一个封闭期,超重的孩子将接受系统的课程培训,包括减重营养知识、减重运动指导、减重中医指导及减重心理指导等,全部由北京儿童医院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授课,以及专业运动团队指导,注重孩子日常习惯的养成。“针对肥胖患儿,北京儿童医院营养门诊可进行营养状况及饮食情况调查、家庭生活方式等一系列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为孩子们制定个性化膳食和运动方案。”

  加强临床营养专科人才培训

  健康是人民群众共同的追求,营养是支撑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2022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已设立临床营养科的医疗机构加强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本机构临床营养诊疗能力,鼓励尚未设立临床营养科的医疗机构,逐步建立规范化的临床营养科。近年来,医院营养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软硬件设施和人员团队配置都在不断完善,营养门诊质量明显提升。

  “建强临床营养科,开好营养门诊,医院要大力支持。”于康说,实践中,一些医院也在探索在人、财、物、空间等方面大力支持营养门诊,比如在专病门诊里专门设置多个营养门诊室,同时给予足够的门诊单元,确保周一到周五都能出门诊;医院护理系统的静疗护理团队和营养护理团队,可以配合临床营养科医生完成营养支持治疗工作。从全国范围来看,营养科发展还存在不均衡的问题,比如,一些医院营养科临床能力不强,专科医生不足,虽可以开设营养门诊,但患者就诊量不大。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提升能力,关键要有人才。临床医学人才不愿意到营养科这样的边缘科室是各大医院共同面临的问题,专家们认为,这需要院方的政策激励与积极引导。

  于康介绍,北京协和医院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目前,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的12名医生学历基本上是博士和硕士,新加入的都是临床博士后,其中有11人是通过临床培养后再学习营养知识,以临床医学专业背景毕业,临床知识丰富,可以参加全院多学科会诊。

  临床营养是交叉学科,在临床医生中选拔培训人才是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为加强临床营养专科人才培训和教育,闫洁建议,完善培训体系,建立临床营养专科培训制度,优化培训课程,让医生队伍里成长出既懂临床、又懂营养的专科人才。此外,鼓励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增设临床营养学相关课程,加强医学生营养学相关知识与能力培养,为其毕业后从事临床营养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于康介绍,早在20多年前,北京协和医院就开始参与举办多种形式的营养培训班,在医生层面的培训上,培训对象除了本医院的职工,更多的是院外学员。“中国营养学会一直在做营养人才的培训和等级评价,认证和评价的营养师大部分来自医院。”韩军花说,临床营养分会、肿瘤营养分会、糖尿病营养分会等中国营养学会下属的分会加强与中国医师协会相关分会合作,联合对医生进行临床营养知识培训,提升临床医生的营养干预水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4日 第 19 版)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经济网

  “绿色经济网”是以绿色经济大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服务于不同领域群体。绿色经济网为绿色新政、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品牌、各行各业的绿色人物服务。为了绿色经济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