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深化化妆品监管改革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紧扣深化监管改革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主线,提出24项改革意见、48项具体改革举措,从多方面做出具体部署。
《意见》围绕鼓励创新、优化注册备案管理、推动监管与国际接轨等五方面提出24项改革意见,旨在加快推进我国从“制妆大国”向“制妆强国”的跨越,切实增进人民群众在化妆品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意见》明确,到2030年,化妆品监管法律制度更加完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技术支撑更加有力,产业创新活力更加充沛,风险防控能力全面加强,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到2035年,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监管体系、监管机制、监管方式更好适应产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具有更强的创新创造力和全球竞争力,基本实现监管现代化。
“从《意见》中不难看出,无论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还是监管创新,政府都致力于为企业打造更开放、务实的发展环境,这将显著激发行业整体的创新活力。”橘宜集团公关传播总监汤玥说。
国家药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化妆品行业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彰显消费活力与文化自信的重要领域。据中国香妆协会统计,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交易额达1万亿元以上,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
在市场规模扩容的同时,行业格局也正在发生变革,国产化妆品的崛起成为最鲜明的趋势。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指出,近年来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国产替代进程显著加速,尤其在2023年迎来关键突破——国产化妆品市场份额达到50.4%,首次超过国际品牌;到了2024年,这一占比继续扩大至55.2%。在此背景下,亟需一份专门性的《意见》来明确发展方向、规范秩序、强化保障,为万亿美妆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在此背景下,《意见》围绕五个方面提出多项改革措施,通过鼓励创新、优化注册备案管理、强化全链条风险防控、提升智慧化监管水平、推动监管与国际接轨,进一步筑牢化妆品质量安全底线,培育新质生产力,助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例如,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国际化妆品新品免于提交已上市销售许可证明文件,有效破除“时间门槛”。在“银发经济”方面,鼓励企业加强“银发族”化妆品的技术研发,支持开展皮肤衰老机理等前沿基础研究,为技术创新提供科学支撑。同时,支持适合老年群体特点和需求的化妆品开发,在确保安全与功效的前提下加速其注册备案与上市进程。这一政策导向与国家“银发经济”战略同频共振,不仅体现了对老年群体美丽需求的重视和关怀,也为化妆品产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虽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化妆品行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仍需正视。截至2025年10月底,我国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企业达2万余家,注册特殊化妆品4.6万个,备案普通化妆品229.1万个,注册备案化妆品新原料327个,市场规模庞大但企业集中度偏低。
从研发层面看,国货品牌与国际巨头也仍有较大差距。以上海家化为例,其2022年营业收入仅为欧莱雅的2.6%、雅诗兰黛的5.9%,专利申请数量更仅为欧莱雅的0.41%。在全球顶级化妆品品牌榜单中,仅有百雀羚跻身前15名,多数民族品牌在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全球品牌知名度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此,《意见》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推动化妆品监管与国际接轨。例如,鼓励化妆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服务国产化妆品“出海”,助力中国化妆品产业国际化发展。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标准的立项、研究与制定,增强我国在国际化妆品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当前‘规范+创新’的政策导向,正是国货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契机。”张玥认为,随着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叠加核心技术研发的持续突破,中国化妆品行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推动万亿美妆市场真正实现“大而强”的跨越。
毕马威中国零售及消费品行业合伙人徐司辞建议,头部企业加快技术平台建设与上下游并购整合,中腰部品牌聚焦细分赛道,通过功效差异化与情绪共鸣打造新增长点。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