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李佳巍 杨琳)“饮料当水、奶茶续命,‘全糖’的快乐你不懂!”花样繁多的糖类饮料占据着青年群体日常“口粮”榜单,也带来了糖尿病高发风险。

医生在贵州省黔西市人民医院东桥路院区为群众免费检测血糖。新华社发(范晖摄)

  生病了,为啥不知道?

  不少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了。专家介绍,目前,我国10个糖尿病患者中,可能仅有半数左右知道自己患病了。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王伟好说,“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主要原因在于疾病早期的‘典型’症状‘不那么典型’,平时很难注意到那些变化是‘病症’。”

  2018至201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的知晓率为36.7%,近些年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要求,到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到60%及以上。

客人在享用茶和茶点。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喝得多、吃得多、尿得多,体重下降。“胃口好或易口渴是病?如果没有专业引导判断,许多人会对这些变化不以为然,更不会想到‘得病了’。”王伟好说。

  除“三多一少”外,糖尿病还有其他一些临床表现,比如:伤口不易愈合;牙齿松动;身体疲劳、精力下降;视物模糊或短暂眼花;皮肤无缘瘙痒、反复感染;手脚麻木或刺痛;排汗异常;胃肠功能紊乱;黑棘皮等症状。

  王伟好说,这些表现常被误认为是劳累、上火或皮肤问题等,容易造成糖尿病延误识别。

  “小糖人”为何越来越多?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医学部副主任赵艳艳说,在临床中,40岁以下的早发糖尿病患者呈明显上升趋势。糖尿病发病的确在向“年轻化”发展。

  为何“糖人”越来越多?也越发年轻化?

  糖尿病高发的核心诱因是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随着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变化,不少人特别是青年人群中那些久坐、运动量少,熬夜、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等人群更易出现过度肥胖、代谢异常等问题,导致糖尿病等众多慢病“提前”,发病人数增多。

  值得警惕的是,早发糖尿病存在代际传递风险。即便无糖尿病遗传史,个人因长期高糖饮食等环境因素引发肥胖、导致糖尿病的人群,其肥胖体质也可通过表观遗传机制传递给子代。

  “这意味着,环境诱导因素产生的代谢异常问题并非‘不遗传’。现代生活方式变化引发的表观遗传变化,正成为早发糖尿病高发且代际蔓延的关键推手。”赵艳艳说。

  血糖不高也需要控糖吗?

  “血糖值正常,并不意味着糖尿病不在发展进程中。”王伟好说。

  医学界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我国糖尿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病人数中占90%以上。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逐渐发展的过程,初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即身体对胰岛素的利用效率下降。身体为了维持正常血糖,胰腺会“加班”分泌更多胰岛素进行代偿,使血糖暂时保持正常水平。

  “这就是血糖‘看起来很好’的原因,即使身体代谢已异常,血糖可能仍处于正常状态。这一阶段多数人没有明显不适,当胰岛素抵抗逐渐加重引起血糖轻度升高时,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即‘糖尿病前期’。”王伟好说。

  专家提示,在胰岛素抵抗以及糖尿病前期阶段进行干预,可将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降低。因此,即便血糖仍处于正常范围,只要存在肥胖、糖尿病家族史或血压血脂异常等问题,也应提前进行生活方式“控糖”管理。

  如何有效预防糖尿病发生?

  首先,日常应注意饮食管理。减少糖摄入,特别是含糖量高的甜饮料高糖零食等;主食多选择全谷物或粗粮类;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脂肪摄入如油炸食物等;控酒控盐。

  其次,控制体重。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重点关注BMI(体质指数)指标,同时结合体脂率、代谢指标、腰围等评估。BMI应控制在24kg/㎡以下,男性腰围应控制在90cm内,女性控制在85cm内。

  第三,坚持规律运动。体力活动减少、久坐等问题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依据个人情况,尽可能每周累计进行大于等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如:快走、骑行等);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以提高肌肉利用葡萄糖的能力。

  第四,重点人群尽早筛查。糖尿病重点高危人群,如超重肥胖人群、有家族史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人群应提前尽早筛查,并加强日常血糖监测。非重点人群,专家建议这类人群35岁以后每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

声明: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经济网

  “绿色经济网”是以绿色经济大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服务于不同领域群体。绿色经济网为绿色新政、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品牌、各行各业的绿色人物服务。为了绿色经济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