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日本开始施行《特定秘密保护法》(以下简称《特保法》)。10年后的2024年,日本国会参议院又表决通过了新法《重要经济安保信息保护和使用法》,把机密保护内容从传统安全保障领域进一步扩大至经济安保领域。

  “高市早苗完成了安倍留下的作业,成功推出了‘经济版《特保法》’。”有日本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坚实拥趸,日本经济安保大臣高市早苗深度参与《重要经济安保信息保护和使用法》的起草工作,处心积虑地引入“安全许可”制度。在西方“泛安全化”态势之下,日本安保机密保护体系持续升级,预示着日本将加速驶往“秘密国家”。

  处心积虑引入“安全许可”制度

  由于《重要经济安保信息保护和使用法》此前已在日本国会众议院通过,因而,在参议院5月10日批准通过后,该法案正式成为日本法律,预计在1年内施行。

  《重要经济安保信息保护和使用法》涉及尖端技术、重要基础设施、网络攻击对策等信息,其核心是在经济安保领域引入“安全许可”制度,也被称为“适合性评估”。具体而言,日本政府首先划定经济安保领域的重要信息,设置秘密等级,政府或企业职员需要经过内阁府机构的资格评估,获得批准才能接触相应的信息。

  据日本媒体披露的消息,所谓“适合性评估”,要对被评估对象进行详细的背景调查,包括犯罪经历、精神疾病、药物使用史、嗜酒情况、配偶国籍、债务情况、出入境经历等7个方面。被评估对象一旦获得资格认证,有效期为10年。如果有人涉嫌泄露信息将被处以最高5年监禁和500万日元罚金。该法案的指定时间为5年,最多可延长至30年,若得到内阁批准还可进一步延长。

  此外,日本政府称,对于机密性高且会对日本经济安保造成明显影响的信息,仍可适用此前颁布的《特保法》,涵盖防卫、外交、反间谍和反恐4个领域。这与新法形成双层机密保护法律体系。

  早在2013年年底,日本安倍政权就强行通过了《特保法》,约束对象主要是政府工作人员。当时有媒体称,安倍晋三之所以冒着支持率下降的风险也要强推《特保法》,就是为了今后在政府决策时可以避免受到民间的牵制。

  岸田政府上台后,将经济安保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并加快了关联法案立法进程。日本政府先在2022年通过了《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从2023年开始分阶段实施。《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主要包含强化供应链韧性、加强关键基础设施审查、敏感专利非公开化、官民协作强化尖端技术研发等四大支柱内容。自实施以来,该法案迅速成为日本追随美国、筑起科技产业“小院高墙”的“通行证”。

  有观察人士指出,本月日本推出新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经济安保新法,让此前的《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长出了牙齿”。新法案的约束对象也从政府工作人员扩大到企业职员和研究人员等普通民众。

  意图配合美欧拉起“科技铁幕”

  从安倍晋三内阁紧锣密鼓推进经济安全保障法案,到菅义伟及岸田文雄将经济安保法做实,扩大经济安保范畴,日本对经济安保的重视前所未有。

  在《重要经济安保信息保护和使用法》通过之前,日本是七国集团(G7)中唯一没有施行“安全许可”制度的国家。日本经济安保大臣高市早苗称,日本作为G7的一员,必须效仿其他国家在新法案中引入“安全许可”制度,这样才能获得同盟国和“志同道合”国家的信任,让日本企业参与更高水平的技术联合开发,提高国际竞争力。

  尽管《重要经济安保信息保护和使用法》的适用范围尚未确定,但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称,日本政府计划以此新法推动与西方国家的技术合作,通过减少对中国关键商品和技术供应的依赖,来“降低风险”。

  有日本分析人士却指出,日本岸田政府此举无疑是在随美欧起舞,企图配合美欧筑起经济科技产业“小院高墙”,拉起“科技铁幕”。

  日本上智大学教授中野晃一对《朝日新闻》表示,这是日美安全保障一体化的动作之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日本政治活动家佐藤周一指出,所谓经济安保新法案并不利于日本的经济安保。多名日本政治观察人士也认为,日本一再推出安保机密保护类法律,只会让日本在驶往“秘密国家”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新法案广受朝野质疑

  日本政府对经济安保的“过度操作”也引发日本朝野各界广泛争论。很多日本民众担忧政府在运用经济安保新法案时能否保持公开透明,能否避免滥用机密保护法案罚则,能否避免冤假错案。

  日本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和国民民主党虽在国会表决中投票赞成经济安保新法案,但他们也对新法案的模糊性表达了担忧。立宪民主党国会议员盐村文夏表示:“目前仍不明确有哪些信息会被指定为重要经济安保信息。”国民民主党国会议员竹诘仁质疑:“对于经济安保新法案,岸田政府一概回应表示无法在国会进行详细讨论,今后将制定明确的运用基准。”

  据日本《东京新闻》报道,日本消费者联盟、日本律师联合会、日本劳动辩护团、日本议员及地域精神医学会理事会等团体都分别发表声明,明确表示反对施行《重要经济安保信息保护和使用法》,理由包括该法案涉嫌侵犯知情权、隐私权和人权歧视等。

  日本律师联合会成员律师三宅弘对《朝日新闻》表示,很多人不清楚到底什么样的信息属于政府保全对象,容易出现“不知者获罪”的情况,这也明显违反了“法无明文规定者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者不处罚”的“罪刑法定主义”。

  日本非营利组织(NPO)法人机构“信息公开清算中心”理事长三木由希子认为,此前日本政府施行的《特保法》已导致政府的很多决策过程都处在密室之中,国会的验证作用无法得到发挥。“自《特保法》通过以后,政府成立了国家安全保障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安保关联法案,包括此前争议较大的‘保留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的决定……这些相关政策都被指定为‘特定秘密’不予公开。”如今岸田政府又推进经济安保新法案,扩大秘密范围,政府能否保持政策公开透明令人担忧。

  《日本经济新闻》5月14日也在社论中称,经济安保新法必须提高运用的透明度,消除国民对隐私泄露问题的不安。文章称,当前在日本民众中对经济安保新法案抱有根深蒂固的担忧,这是不争事实。《东京新闻》也指出,日本政府一再强调,进行“适合性评估”的背景调查需要事先征得当事人的同意,但面对工作单位提出的背景调查要求,恐怕很少有人有勇气拒绝,这就变成了变相强制。

  日本《朝日新闻》评论称,在“‘什么是秘密’本身就是秘密”的前提下,想确保新法案不被恣意滥用并不现实,而处在经济安保前沿的企业今后该如何应对,将是一个大挑战。

  本报东京5月23日电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经济网

  “绿色经济网”是以绿色经济大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服务于不同领域群体。绿色经济网为绿色新政、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品牌、各行各业的绿色人物服务。为了绿色经济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