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硬卧下铺,别人能不能坐?

  最近,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帖称,买到卧铺火车的下铺后,常有其他铺位的乘客坐在上面,自己不喜欢但又没有特别站得住立场的理由拒绝——自己买的下铺不想让别人坐,到底行不行?

  此事很快引发网络热议。有网友认为,自己花了更多的钱买的铺位,没有义务让别人坐,甚至有网友分享了坐火车卧铺“自带床帘”的攻略。

  也有人觉得,下铺应该让别人坐,大家需要互相体谅,更有网友犀利地指出“软卧车厢只有下铺有小桌,不让人家坐,还得站着吃饭吗?”

  就在网友吵得不可开交时,12306客服正式回应称:乘客在购买车票后,相应位置使用权仅限购票乘客,在此期间如果产生纠纷可以找列车工作人员处理。

  上述回应暗含了一种社会共识,如一些网友所说的: “矛盾的根源在于有些人毫无‘座(铺)位是别人’的分寸感,坐下就不起来”,如果大家能保持必要的界限感,遇事有商有量、不锱铢必较的话,即使自己的铺位被别人坐一下、坐一会儿,多数人恐怕并没那么在意。

  当下的社会公共生活中,还有不少令人纠结的情形,多是些小事,但每每闯进舆论视野,都会引发不少人回忆起自己的纠结。

  比如,在排队准备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时,突然有人因特殊情况请求插队,怎么办?

  早晚高峰的公交、地铁上,想打个盹儿或犒赏下站立一天的双脚的年轻人,究竟要不要给身边的老年人让座?

  面对高铁邻座吵闹的孩子,其他乘客究竟有没有权利让其安静下来?

  彼时,你是被道德绑架、不情不愿再当一次老好人?还是摆出一副“有钱难买我愿意”的样子,誓将所谓的个人权利维护到底?

  当下,人们的权利意识日益高涨,这是一种进步,但一些人也不知不觉患上了权利敏感症,遇到任何一件自己不爽的事,无论大事小事,就要以自身权利被侵犯为由去发怒、去申诉、去维权。

  仔细想想,社会公共生活中,哪可能一切场景和细节都事无巨细地被事先规定得妥妥的呢?一些地方的地铁上规定了禁止饮食,但并未规定是否必须为老幼病残孕让座;规定了禁止个人携带的音响设备外放,却未规定乘客是否可以跟着耳机里的音乐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实际上,面对一些没有明确规制的情形,在法规之外,总会有较大的空间由我们自己凭基本的情感、习俗甚至本能去处理。

  地铁上,邻座的陌生人打盹靠到自己肩膀上,虽然多少有些不适但没忍心移动肩膀;赶车的陌生人累得趴在行李箱上睡着了,一旁有人主动伸出脚、抵住行李箱的轮子……这些情境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在相关规定里找不到我们到底该怎么做。促使它们发生的,往往是体谅与不忍,是将心比心的同理心,是一种善意甚至本能。

  更多时候,就算已经有了较明确的规定,特殊情况下也未尝不可以灵活地调整、变通,当然前提是不妨碍社会和他人,不违背公序良俗,且经利益相关方同意。

  不久前,一女子买了3张成人票带着4个孩子乘坐火车、被列车员要求补购座位票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当时,一位男性乘客出手相助,称自己是孩子的舅舅,帮忙解了围。

  去年,江西宜春的一家医院里,公共摄像头记录下这样一幕:一位孕妇着急挂号,和排在前面的一位男士商量请求插队,在取得同意后,孕妇鞠躬表示感谢,而让位的男士毫不犹豫地转身站到了队尾,接下来队伍里的其他人看到后,都主动依次站到队尾,最终把让位的男士又顶回了原位。

  规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

  自律不可缺,包容更可贵。

  人与人组成的社会,不少情形下,离不开相互体谅、礼让、包容和帮助。

  多些人之常情的考量,多些恰到好处的界限感和分寸感,我们才会有更为舒适的公共生活体验。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经济网

  “绿色经济网”是以绿色经济大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服务于不同领域群体。绿色经济网为绿色新政、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品牌、各行各业的绿色人物服务。为了绿色经济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